从我们小接受到的教育就会知道中国古典文学有四大文学名著,分别是《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这四部书或者说小说皆成书于明清两朝,集中国古代古典文学之大成,代表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这四部书想必不必笔者在此赘述,各个家喻户晓,童叟烂熟。其实,在近代我国对古典文学进行梳理和评价,公认有“六大名著”作为古典文学的代表之作。这个背景您知道么?除却“四大名著”外还有哪两部“名著”遗珠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我们闻所未闻的。这两部,都是清代作品,其中之一不同于其他五部都系小说体裁而是短篇小说合集。透露了这么多,是不是您已经猜到了八九成!对,就是蒲松龄先生编撰的《聊斋志异》。第六部,知名度可能是六部书中知名度最低的,吴敬梓先生的小说作品《儒林外史》,大名鼎鼎的范进就出自这部书内。
先谈谈《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合集的高峰。全书共计余篇各色神鬼妖怪,作者构思奇妙,语言简洁,以谈狐说鬼的形式揭露封建官吏、豪绅恶霸对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抨击科举制度的罪恶,赞扬许多狐鬼与人相爱的真情和品质。
图片来自百度搜索,撤除请联系鲁迅评《聊斋志异》道:《聊斋志异》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该弦,别叙崎人异行,出于幻灭,顿入人间;偶叙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明末志怪群书,大抵简略,又多荒诞不情;《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处,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是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
作者蒲松龄,主要生活在顺治和康熙年间,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淄博蒲家庄人。蒲松龄出生于败落的中小地主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笔者不由得感慨没有范进走运啊!)
蒲松龄一生著述颇丰并非只有《聊斋志异》,惟其最享有盛誉。大家都有耳闻这部书的成书经历可能是这样的,蒲松龄为创作《聊斋志异》,于他的家乡柳泉旁边摆茶摊,请过路人讲奇异怪诞故事,凭故事内容质量充当茶资,累积的故事多了就有了现在我们看到了《聊斋志异》。但是经过多方考证,认为这个成书过程的记述只是演绎和传奇。更真实地状况是蒲松龄可能既没钱开茶摊,更无钱免人茶资,潦倒地很。好不容易完成了撰写,因无财力无力印行。山东好友王士祯十分推重蒲松龄,以为奇才,并为《聊斋志异》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至乾隆三十一年(公元年)方刊刻行世。这个王士祯,官运通至刑部尚书,在文坛亦为领袖,主盟诗坛。
再说《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初刻于嘉庆八年(年)。《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现实主义写作。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于彼时吏治腐败、科举弊端、礼教的虚伪等种种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另一方面作者又热情地讴歌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对于白话的运用趋于轻车熟路,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也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得本书成了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图片来自百度搜索,撤除请联系艺术成就可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实质讽刺,在笔法上却不挑明,让读者在结构的冲突中自我感悟。这是一种要表现静要描写动,要表现动要衬托静无二高明的写作手法。二,人物塑造非常立体且丰满,只因其中人物都在作者周遭艺术加工罢了。三,细节描写细腻,多用白描,彰显人物鲜明形象和独特个性。四,逻辑线索似波浪状层层推进。全书中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框架,而是多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的连环;前面一个故事说完了,引出一些新的人物,这些新的人物再作为后一个故事中的主要角色。
鲁迅对于《儒林外史》评价甚高:“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通过对种种不和谐、悖于人情、逆于常理的荒谬现象的揭露,注入描写人物的自吹自擂、大言不惭、自作聪明、弄巧成拙、欺世盗名、自命清高、自相矛盾等等。正像果戈里所说:“我们的骗子们,我们的怪物们。……让大家笑个痛快。笑真伟大,它不夺去生命、田产,可是在它面前,你会低头服罪,像个被绑住的兔子。”
《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主要生活于雍正、乾隆时代,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安徽全椒县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滁州全椒县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雍正十三年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贤祠于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资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贫。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后卒于客中。(笔者道,难怪《儒林外史》中频繁出现盐水麻鸭,盐水老鹅以及五香干子等宁扬地界的常见吃食。)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