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和小说当中,总是会出现朝廷的通缉剧情,特别是那种在城墙边贴上通缉图像的,希望大家都能够为破案与抓捕凶犯提供线索。
但在影视剧中,我们都知道这种画像实际上是相当的抽象啊,可以说只要在逃人犯只要有一点点外貌上的改变,基本上你就很难抓住他了,因为根本认不出啊。
影视剧中的“通缉令”其实,影视剧当中也有很多的这样场景,就是通缉犯在戴着帽子或者是贴上胡子之后,就算是站在你的面前,别人也是发现不了。但是,那么那些抽象的通缉令,实际上在抓捕逃犯时有什么作用呢?历史上,这种东西是真有其事吗?
这自然是确有其事了!
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伍子胥就是在楚平王亲自制作的画像下而在楚国无所躲藏的!可见,在古时候,“通缉令”甚至可以说是百试百灵的!
伍子胥影视剧形象那么,为什么这样的一个抽象的画像的“通缉令”会起到如此的作用呢?实际上,这与通缉令本身以及古代的身份制度有关了!
首先我们要知道,古代如果要到通缉的程度,就证明这个事情是很大的,上上下下的官吏都要配合,所以一般只要这个人被通缉,其祖上十八代就已经被查得清清楚楚,如果想要找自己的亲人求助,那无异于自投罗网。
既然不能求助自己的亲人,那就跑别的地方躲起来吧,这又是一个问题了,我们都知道,在古代进城的时候是需要路引的,这是证明一个人身份的东西,如果你没有,那就是可疑人员,所以只要被贴了告示,城里就别想进去了,那么就只剩下野外了,野外的危险性也是不用多说了吧。
影视剧中的“通缉令”而当初之所以,楚平王能够依靠一张“通缉令”画像,就能够把大名鼎鼎的伍子胥追得仓皇逃出楚国,还主要得益于告示上的十三个字,这就是“诏天下有能告杀人者,赏钱五万”,这可真是要了命了,这是多大一笔钱啊!财帛动人心,也难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