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实习生胡辰编辑
黄月1
年,一位受雇于瑞士纳沙泰尔出版社的员工法瓦尔热出发了,他即将踏上环法之旅。法瓦尔热要去调研法国的图书市场,当地人看不看书?喜欢看什么书?他还要从当地销售商那里获得反馈:纳沙泰尔出版社的图书在当地销量好吗?竞争对手的情况又是怎样?等待着他的,除了风雨的侵袭、糟糕的住宿条件,还有与其他出版社之间的贸易战。
年后,哈佛大学荣誉教授、文化史专家罗伯特·达恩顿(RobertDarnton)在图书馆偶然看到了纳沙泰尔公司档案中法瓦尔热与雇主之间的通信集,他一路上持续向公司报告情况,包括自己推销书籍、查收账目、安排货运和调查市场的经历。这批珍贵的资料无异于18世纪法国外省出版市场及图书贸易的导览,甚至可作为进入当时法国人精神世界的一个入口。这些书商还不知道,书籍的流通带来思想的启蒙,他们的商业行为正孕育着一场革命的发生。十年后,腥风血雨的法国大革命爆发,深刻改变了世界文明发展进程。
哈佛大学荣誉教授、文化史专家罗伯特·达恩顿(图片来源:HarvardMagazine)达恩顿教授的《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一书围绕着这位图书销售代表的旅程展开,日前由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引进国内。在近日举办的“‘旧制度’与‘新图书’:达恩顿的法国大革命叙事”读书会上,中日近现代史研究者、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副主任沙青青与《澎湃新闻·上海书评》执行主编郑诗亮围绕着法国大革命前的图书市场、文化史的写作与背后的关怀,以及对当今阅读现状的观察展开对谈。
01旧制度与新图书:图书贩子的“革命之路”
达恩顿将写作《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用到的材料全部放到了个人网站上供读者参考,展示了他所整理的纳沙泰尔出版社的详细订货单,清晰地显示了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同什么经销商、售出了什么书。这份清单对于出版社来说是重要的商业材料,可根据它所呈现出的销量情况进行后续的生产调货。对于后世的文化史家来说,这份订货单有着不同的重大意义——我们可以看出,-年哪些书卖得最好、在什么地方最受欢迎,并一窥大革命前夕的出版生态和社会异动。
为什么是瑞士纳沙泰尔的图书进入法国呢?沙青青解释道,在18世纪的法国,图书出版的权利被普遍视为一种皇家特权,出版要经历严苛的审查,一批激进的作家、思想家的书籍难以出版。而当时的欧洲社会还没有版权保护这一说法,作家们乐见于自己的图书被盗印以扩大影响力。因此,法瑞边境存在大量的图书走私,纳沙泰尔出版社便是其中的一员。
达恩顿个人网站上所展示的部分订货单(图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