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或者说“表字”在我国古代的姓名体系当中十分重要,它可以简单理解为是男女在成年之后被授予的别名。所谓表字,顾名思义就是“表德之字”,因此一般来说字和名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如三国名将张飞字翼德、前秦世祖苻坚字永固、民族英雄岳飞字鹏举等等,都体现出了这一点。
另一方面,由于直呼其名被认为是相当不礼貌的行为,字也被作为日常交往时互相称呼的代号。有关这一点,许多影视剧中也有所体现,即人们交流时都是称呼其表字。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历史人物的字因此甚至变得比名还为人所熟知,以至于一些常被挂在嘴边的名人“痛失真名”,总被人们称呼其字。
举例来说,商末周初辅佐周武王灭商建周的开国元勋姜子牙就是这样的典型人物。姜子牙本名尚,字子牙,相比之下显然是他的字更加为人所熟知。进入春秋战国时期,为报父兄之仇而选择为吴国效力,最终遭到谗害被逼自尽的伍子胥一直为人称道。不过,子胥其实是他的字,而如果提到他的真名伍员,或许很多人从没有听说过。
在儒家经典《论语》当中,孔子的一众弟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子路、子夏、子贡等等。不过,这些其实都是字,而他们的真实姓名仲由、卜商、端木赐就没有那么知名了。到了秦朝末年,“西楚霸王”项羽无疑是当时的风云人物,然而,羽其实是他的字,而籍才是其真名。
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因为不慕名利、隐居山林被人尊敬,但一种说法认为他最初字元亮,等到刘宋政权建立后才改名为潜,改字为渊明。陶渊明被尊为田园诗派鼻祖,而比他稍小一点的著名诗人谢灵运则被认为是山水诗派的祖师爷。与陶渊明一样,谢灵运本名公义,而人们提到他时往往只能想到“灵运”这个字。
唐朝人物中,“以字行于世”,也就是世人大多更熟悉其字而非其名的现象更加显著,如日后成为门神的秦琼、尉迟恭两位唐初名将就常被称呼为秦叔宝、尉迟敬德。同为唐初名将的薛仁贵、苏定方都因为赫赫战功受到推崇,但这两人的本名薛礼、苏烈就没有那么著名了。
除此之外,人们常将初唐名相房玄龄、杜如晦并称为“房谋杜断”,但其实杜如晦是真名,而房玄龄本名房乔,玄龄是其表字。唐朝文学以诗为主,而当时的诗人当中有两位比较有趣的人物,那便是孟浩然和李白。孟浩然本名浩,字浩然,而李白则本名白,字太白,他们的名和字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不过一个是以字行于世,一个则是以名。
明清两代,以字行于世的名人依旧很多,像明朝的开国功臣,有着“神机军师”之称的刘伯温,就常被人直接称呼字而忽视本名刘基。刘伯温位列“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而提到明朝才子时不得不提的自然还有“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相传,由于出生在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他被取名为唐寅,而相比之下伯虎这个字却因为各种轶事广为流传。
与唐伯虎同是苏州人,且同在“明四家”之列的文徵明本名文壁。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相比于落款都写唐寅这一本名的唐伯虎,文徵明的落款则有着文壁、文徵明、文壁徵明、徵明、徵仲等多种“款式”。从文学上说,明朝是一个小说繁荣发展的时代,而著有《三国演义》的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其实本名罗本,贯中是其表字。在思想上,明朝时心学达到巅峰,而其创始人王阳明也是“阳明”这个字比“守仁”的本名更加广为人知。
进入清朝,在影视剧中被塑造成机智聪慧、铁齿铜牙的大才子纪晓岚本名纪昀,晓岚为其字;“清词三大家”之一的纳兰性德相比于本名,其表字容若更加著名,也更加为人喜爱。清朝末年,“红顶商人”胡雪岩富可敌国,但雪岩是他的字,其本名为胡光墉。
综上所述,我国历史上确实有着许多字比名更加为人所知的著名人物,甚至由于字太过于耳熟能详,他们的本名都惨遭掩盖和忽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如上文所说的那样,是由于古代人们为了表示尊敬,常常以字来互相称呼,而很少提到真名。不过,随着近代以来字逐渐不再被多数人所使用,这种现象也就慢慢消失了。